一直以来,因为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偏高,医药化工废水、废渣的处理备受关注,也被认为是该产业推进清洁生产、节能减排的重难点所在。
但其实,医药化工行业废气排放问题同样无法忽视。
按照产品类型来分,医药化工行业可分为中药制药、混装制剂、化学合成、生物工程制药等,使得最终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更为繁杂,且都和人体健康有着直接关系。
医药化工行业废气为什么难治理
二氯化烷、丙酮以及苯化物等都常见于医药化工企业排放出的废气中,加上生产排放不规律、排放点分散、风量不稳定等因素,使得医药化工生产企业更容易对周边造成污染,成为一大环境隐患。
同时,制药厂还是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。
当前,随着我国医药事业快速发展,医药化工行业废气治理也迎来了环保的“重拳”。
新国标《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(GB37823-2019)》于2019年正式出台,解决了此前行业因标准空白只能遵循综合性排放标准的问题,治理针对性明显增强。
随后,各省市陆续制修订了新的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。
尤其是作为国家重要制药基地的长三角地区,药尘、苯系物等各项大气污染物限值较国标更加严格,甚至对臭气浓度也作出了要求,不得高于1000mg/m³。
管理体系更加明确
环境执法工作也在加紧跟上
2022年年初,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一则案例,当地某医药化工公司因危废焚烧炉废气超标排放被罚12万,超排的废气中颗粒物日均值最高达到了25.2mg/m³,超出20mg/m³标准0.26倍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12万元尚属从轻处罚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超标排放罚款金额最高可达一百万元。
不过标准的长期缺席也产生了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,包括企业对废气治理认知度不高、使用的仪器设备等较为老旧、治理技术水平不够等等,而且国内目前对医药化工行业废气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,在治理方式选择上最先关注的仍是成本,而非效果。
如传统的吸附法,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制药废气处理需要。
对于医药化工行业生产中形成的废气,还应“一地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制定更准确的废气处理方案。
整体来看,在废气处理领域深耕多年的中自催化建议,医药化工行业废气处理重点集中在源头防治与末端治理两个环节,而在末端治理时中自催化主要运用以下治理技术:
蓄热式催化燃烧(RCO)技术
转轮+蓄热式催化燃烧(RCO)技术
浓缩+催化燃烧技术
转轮浓缩+蓄热燃烧(RTO)技术
固定床吸附+脱附冷凝回收技术
技术优势
转化效率高≥98%
运行稳定,中低温运行,安全性高
适应连续生产,间歇式生产
无二次污染NOx
可进行具体客户要求定制,在石化类领域广泛应用
中自催化将秉承“治理空气污染,实现蓝天白云梦想”的理念,立足催化剂技术,为有效实现发挥性有机物的减排,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