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x,又称氮氧化物,主要存在形式有NO、NO2,一般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与移动源污染,是大气氧化性重要贡献者之一,在灰霾形成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。近些年,随着我国蓝天保卫战不断朝纵深处推进,NOx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,截至目前,其排放量已经较2011年下降约50%。
污染源治理减排工作扎实有力
这一成果与每年秋冬季准时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密不可分。最近的,《2021-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》明确要求,需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,氮氧化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限值的应配备脱硝设施,针对性再明显不过。
与此同时,各地方也在积极推进NOx减排,如广东近期正开展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源和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工作的通知》征求意见工作,将从固定源、移动源两方面入手,具体到钢铁、水泥、玻璃等行业,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转型资金、对企业的指导帮扶等,实现NOx的有效管控。
NOx减排如此受重视,效果如何呢?
有研究表明,大比例削减NOx已成为PM2.5与O3污染协同治理的重要渠道,对比来看,削减单位质量NO2带来的PM2.5减少量可达削减SO2的3倍以上。且在北京的实际监测中,当VOCs排放量接近零时,O3和PM2.5浓度仅降低26%和8%;如NOx排放量接近零,O3和PM2.5浓度则可降低51%和31%。
目前,我国工业源和移动源NOx排放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。下一步需以我国新气候目标为持续动力,开展深度减排工作。以柴油车NOx减排为例,在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与更好空气质量的双重目标下,我国需分别制定短期、中期和长期柴油车发展战略与路线图,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
此前,在生态环境部例会上,相关负责人分析称,当前拉抬PM2.5浓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,由氮氧化物排放转化而来。所以说下一阶段,将重点推进NOx减排,尤其是要控制汽车排放问题。
创新力求生存,品质赢造未来
自2005年,中自催化以科技技术为着力点,以产促研,产研结合,以科技引领推动大气污染治理。
中自催化使用的柴油机/车尾气后处理系统,该技术能同时降低尾气中颗粒物PM和氮氧化合物NOx。产品主体主要由氧化催化器DOC、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、NOx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组成。SCR的作用是使尿素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的NH3(还原剂)与废气中NOx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,生成N2和H2O,降低NOx排放。
中自催化将继续以国家政策为导向,政府的严控为基础,励精图治,厚积薄发,全力助推中国环保事业。